|
万尾鱼苗被放生浏阳河。 盛磊 摄 星沙时报讯(记者 盛磊 通讯员 杨荣华)“浏阳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今天的生态修复增殖放流活动,是对非法捕捞行为的再次警示,也是为加强浏阳河生态资源保护的一次宣示。”5月18日,位于长沙县江背镇金洲村的三叉河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增殖放流基地揭牌成立,一场特别的生态修复增殖放流活动也在此举行,当天,在多方共同见证下,10800尾鱼苗畅游入河,回归自然。 三叉河为浏阳河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长沙县江背镇肖排村曹木坝,流经江背镇7个村(社区),于金洲村小洲组汇入浏阳河,全长21.6公里,流域面积156平方公里。由于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间客观存在的矛盾,三叉河曾沦为“三差河”。近年来,长沙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现在的三叉河已形成以水而美、以水而宜、以水而兴的生态宜居区域。自河长制实施以来,三叉河水质从以前的Ⅳ类提升至如今的Ⅱ类,水环境持续改善,曾获评省级美丽河流。 “之所以选择三叉河作为长沙县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增殖放流基地,一是因为这里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生态适合鱼苗的生长繁衍,有助于改善水产资源结构;二是三叉河生态环境的转变与公益诉讼守护生态环境的理念紧密契合。”长沙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许琼山介绍,公益诉讼检察致力于守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一直是检察职能的重点工作领域,特别是“河长+检察长”机制建立以来,共办理水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案件24件,在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也要求侵权人承担生态修复的民事赔偿责任,有效打击和震慑了破坏水生态资源的违法行为。 据悉,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增殖放流基地的设立,是深化“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的重要举措,是强化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同的重要实践平台,也是开展河湖管理保护法治宣传的重要载体。 记者了解到,增殖放流又叫人工放流,是指人为地向海洋、河流、湖泊等天然水域投放鱼苗、蟹苗、虾苗等水产动物幼体的一种措施,对于维持和养护良好的渔业资源十分重要。当天投放的鱼苗以草青鳙鲢四大淡水鱼为主,通过增殖放流,一方面能够有效改善生物的种群结构,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补充的鱼类会滤食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一定程度上可以净化和改善水质。 接下来,县检察院将充分运用“河长+检察长”机制,持续主动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落实联合巡查、线索移送机制,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选取重点领域开展联合专项整治,形成执法、司法合力,用司法手段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同时,利用多平台多途径,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让群众更多了解水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自觉强化河流保护意识,更加热心、主动参与到水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中来。 当天,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水利局、江背镇等部门人员还沿三叉河、乌川水库进行了巡河。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