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在幼儿心中播撒 文化传承的种子

2022-05-31 12:53:31 来源:

  本文转自:曲靖日报

  5月26日,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会泽县第一幼儿园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以“小小传承人”为主题的庆祝活动,1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对面向孩子们讲授非遗技艺,在幼儿心中播撒文化传承的种子。

  县一幼在园内设立斑铜、擀毡、土陶、糖画、稀豆粉、茶汤、洋芋粑粑、荞面汤、米凉虾、饵块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摊位,把园内变成“非遗一条街”。孩子们手持入场券,有序地走向充满古色古香的“非遗一条街”,各类稀奇有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大家欢喜不已。

  在“张氏斑铜”摊位,张氏斑铜第十三代传承人张伟介绍,张氏斑铜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向孩子们讲解了斑铜的锻造方法,希望孩子们从中学习工匠精神,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

  “小朋友,你想要什么动物呀?”一位非遗传承人正在用糖画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图案,龙、凤凰、兔子等小动物栩栩如生。孩子们排起长队等待他们喜欢的“小动物”。用糖作画的是非遗传承人宋德华,今年61岁。他说:“在会泽县,这项手艺只有我和我的徒弟掌握,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手艺,也希望有人继承我的衣钵,将这项手艺传承下去。”

  记者来到“米凉虾”“茶汤”小摊前,看到婆媳俩正在教孩子们制作米凉虾、茶汤。儿媳说,这项手艺是由婆婆教给她的。米凉虾清爽甘甜,在炎热的夏季供不应求。茶汤软糯可口,老少皆宜。孩子们被米凉虾的形状和美味吸引而来,在传承人的带领下配制米凉虾。米凉虾配制好后,他们围坐一起,品尝这一美食。“茶汤”是把米面经过加热固形后,倒入糊状的甜水中而成的一道美味小吃,深受大家的喜爱。

  “在我们这一代,饵块有着健康快乐的寓意,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我们准备了紫米、糯米等原料,让小朋友动手舂饵块,使他们明白粮食来之不易,养成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饵块制作传承人一边搅动着锅里的饵块,一边告诉记者。

  记者被一串串有虎头图案的擀毡工艺品吸引,擀毡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书义正在教孩子们搅面。赵书义说:“把这个面搅至糊状,再将其糊在羊毛毡上绘制喜欢的图案。”“你们看我弄的小老虎怎么样?”一个可爱的小朋友骄傲地把弄好的虎头擀毡工艺品高高举起,向大家炫耀。她表示,要把亲手制作的工艺品带回家送给父母。

  在会泽县的名小吃中,稀豆粉占有一席之地。稀豆粉传承人赵世龙说:“稀豆粉制作是一项传统技艺,到我这辈已经是第四代了,我家的店铺已有百年历史。”他手把手教孩子们磨豆、切荞丝、放调料。孩子们一边吃稀豆粉,一边说笑着,现场温馨和谐。

  在土陶制作现场,土陶技艺传承人赵剑介绍,土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点缀和美化着人们的生活。会泽土陶是众多民间艺术品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赵师傅现场教孩子们用手捏土杯、动物。孩子们把一团普通的陶泥捏出各种形状的“艺术品”,他们在捏与玩、看与学、嬉笑与思考中感受其中的神奇之处。赵师傅说,他将把孩子们捏出的“艺术品”带回去,放在窑里烧制成土陶工艺品,送给他们作纪念。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我们会及时处理!

版权所有:社会大观园 备案信息:京ICP备13000000号